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一片云集着名山大川的神奇土地,这里有巍峨高耸的高黎贡山,有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一个以歌为伴,“盐,可以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就主要聚居在这里。
佤族生活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地带。特别是进入21世纪,文化旅游热潮冲破大山的阻隔奔涌而至,佤族千百年来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成功跨越千年时空的阻隔,成为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者和受益者,让佤族看到一个金灿灿的未来。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上的客,就是来开荒的人。他们傍山结茅,依山而筑,沿坡而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搭建起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木楼,开辟出一垄垄整齐的旱地和梯田。
高山族是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台湾学者通过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研究和识别,将台湾少数民族基本上确定为“高山九族”和“平埔十族”。
拉祜族自称为"拉祜",是用虎命名的民族之一,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原生村社、母系大家庭、双系大家庭在20世纪末仍有遗存。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至1990年又先后成立了孟连、双江、镇沅三个拉祜族等多民族自治县。其中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单一拉祜族自治县,那是美丽的拉祜山乡,人间的世外桃源,也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水书”是我国少数民族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专家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
东乡族人聚居在甘肃中部干旱腹地的群山丛岭中,周围的四条河把东乡围得严严实实:北依黄河,西滨大夏河,北临洮河,南靠广通河。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封闭,使她至今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母语东乡语和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以及她的母语所承载起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诗斯尼比”等民间艺术珠玑。
人类文明史,纳西多遗篇:天人和谐心性真,风习淳厚传久远。鹿角见慧心,溯源三万年;原创象形文,全球存绝版。白狼王歌,闻风向化称首篇;六公诗文,旗鼓相竞比中原。丽江古音乐,唐宋余响渺云天;茶马古驿道,中外文化一线牵。感白教十三大寺院,晨钟暮鼓化佛缘;喟古城四海遍友人,兼容并包纳百川。
传说景颇族的祖先发源地在木转省腊崩(景颇语),意为“天然平顶山”,据老人解释说,这是一个终年积雪,非常寒冷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景颇族较早时期从青藏高原一带,经过无数次的南迁,最终来到云南德宏地区定居。……景颇族生活在千里丛山之中,在密林翠竹深处,往往掩映着一幢幢金黄色的景颇竹楼,那就是景颇山寨。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在喀喇昆仑山和天山交汇的崇山峻岭之上,在帕米尔高原的雪域之中,英雄的柯尔克孜族人民坚守在祖国的边疆,每天迎送祖国的最后一缕阳光,告别每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山是我们的父亲,水是我们的母亲。”这句谚语萦绕在每一个柯尔克孜人心中。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这是一首在土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赞歌。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又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今天重读达斡尔人,就像读一本厚重的书。历史的长卷刻下了达斡尔族浓厚的民俗特色和民族风情。生生不息的达斡尔族文化如同波澜壮阔的江河水,浩浩荡荡,滚滚向前。现在让我们默默地随着思绪,追随着远古农耕、狩猎、捕鱼的劳作场面,哼着“扎恩达勒”,一起去揭示一个久远民族令人怦然心动的古老记忆。
仫佬族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与自然抗争中,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包容开放的优秀民族性格和品质特征。仫佬人聚族而居,这既表明仫佬族的凝聚力和亲合力,同时反映了仫佬族讲究秩序,和谐共处的民族心理素质。
在这次大地震中,羌族很多被毁文物都是国家级的“宝贝”,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羌族文化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抢救羌族文化”的行动已经开始启动。
莽莽横断山,滔滔澜沧江,有布朗族人世代居其间。布朗族文化博大而精深。其中种茶、驯旱稻、纺木棉三者贡献最大。布朗族人一生与茶密不可分。茶树是家庭财富的标志,茶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据记载,布朗族的纺织文化,还是在“濮”人部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过著名的“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和独具特色的牛肚被。
撒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人口约十万,主要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约占撒拉族总人口的90%,其余散居于甘肃临夏和新疆伊犁地区。他们自称撒拉尔,周边汉族、藏族和回族称其为撒拉,1954年民族识别后正式确认为撒拉族。
在桂西北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部,居住着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民族——毛南族。编织精美的花竹帽是他们美丽的装饰,而古老神秘的傩文化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文化血脉。如今,这个辛勤耕耘的古老民族踏上了历史的新阶段,在全新的国家,他们不断开拓进取,走向圆满幸福。
1990年,经过学者龚永辉的研究和民族代表的商讨共识,国务院批准把长期族属未定的“徕人”确定为仡佬族支系。仡(音ge去声)佬族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东部,处在以贵州为中心的湘西、川南、滇东北、桂西北一带。境内山脉连亘,峰峦林立,溪流交错,小块洼地和坝子星罗棋布。